本報訊(記者 馬治衛 通訊員 張振民)眼下,玉米等秋糧作物進入關鍵生長期,卻面臨無有效降水的嚴峻局面。面對旱情“大考”,商水縣創新思路、主動作為,組織各鄉鎮購置大功率水泵,在新枯河、汾泉河等河道全力抽水提灌,通過變退水閘為引水閘、排水溝為蓄水溝,有效補充地下水,為群眾就近取水灌溉提供了便利。
7月29日上午,在該縣張莊鎮新枯河橋附近,兩臺大型抽水泵正開足馬力作業,清澈的河水經提灌后源源不斷輸送到周邊干渴的農田。由于近期持續無有效降水,玉米進入抽雄吐絲關鍵期后,灌溉用水需求激增,地下水位持續下降。
“我們充分利用轄區河道資源,打好抗旱組合拳。”張莊鎮黨委書記王文靈介紹,鎮里在新枯河、老枯河、汾河等河段科學部署1臺流量3000立方米/小時的大功率抽水泵、多臺流量500立方米/小時及200立方米/小時的抽水泵,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保障設備高效運轉。同時,引導群眾新打應急井167眼并給予補貼,黨員干部全員在崗巡查地塊、解決問題,有效保障了全鎮7.1萬畝耕地用水。
針對張莊鎮大郭莊到唐莊一帶水位極低、水渠干涸的緊急情況,該縣應急管理局與該鎮黨委迅速聯動,調撥1臺工程救險車和5臺柴油機泵。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安裝調試,從新枯河引水入渠,讓周邊8個村莊的1萬多畝受旱農田喝到“及時水”,老百姓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與張莊鎮一樣,舒莊鄉也按下抗旱“快進鍵”。結合實際,該鄉科學制訂黃窯溝自東向西開渠引灌方案,從黃窯溝楊集段施工,經中心路至黃窯溝扶蘇境內,在原有溝渠的基礎上,下挖2米深的排灌通道,促使天河溝地表水順利向西引流,補充了楊集村、舒莊村、高莊村、扶蘇村、北王張村等沿途行政村萬畝農田地下水,增加了灌溉水量儲備。
同時,舒莊鄉還購置了5臺流量3000立方米/小時的大型抽水泵,分別在城巴路杜店橋北進行圍堰,抽取天河溝水向東引流;在小康路牛頭寨橋兩側進行圍堰,抽取汾河水向南引流;在天河溝杜店段進行圍堰,抽取天河溝水向南引流至清泥溝。通過噴灌設備輸水,持續把汾河水引到田間地頭溝渠。
“過去這些溝渠主要承擔排水功能,如今我們換了個思路,將其改造成蓄水溝,最大限度留住寶貴的水資源,既滿足了灌溉需求,又補充了地下水源?!笔媲f鄉黨委書記劉建鋒介紹,通過科學調度,全鄉耕地的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斑@可是莊稼人的‘救命水’??!”看著水流涌入田地,該鄉村民難掩欣慰。
群眾的滿意,就是黨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如今,在商水抗旱一線,縣鄉村三級干部不畏酷暑,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群眾科學灌溉,全力服務抗旱保秋。該縣應急管理局第一時間啟動四級應急響應,為各鄉鎮調配6寸柴油抽水機18臺、6寸11千瓦三相電抽水泵10臺、6寸8.5千瓦抽水泵30臺及220瓦小型潛水泵50臺,為抗旱保秋提供了設備支撐。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近兩個月已引入3800多萬立方米水源,保障79.5萬畝耕地灌溉?!痹摽h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袁衛華表示,“下一步,全縣水利系統將全員上陣,調度域內水閘以最大流量往灌區內干支渠、汾河、新枯河等河道引水,確保全縣110條、342公里干支渠有水可用,滿足群眾就近灌溉需求?!?/p>
目前,商水縣把抗旱保秋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舉全縣之力,全面壓實“縣包鄉、鄉包村、村包戶”三級責任制,形成“以上率下、全域聯動”的攻堅態勢?!叭h秋作物大部分已澆灌4遍以上,下一步將密切關注旱情發展,積極調度水源,加大資金物資支持力度,確??购禎补嗖宦┮惶?、不落一戶,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王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