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藝琳
商水縣練集鎮退役軍人萬世宣有個習慣——每天清晨6時準時起床,沿著廠區快步走兩圈,挺拔的身姿、沉穩的步伐,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曾是名軍人。從軍營到家鄉、從戰士到創業者,20多年來,萬世宣帶著一身“兵味”,在人生的道路上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軍營熔爐煉真金
1995年12月,萬世宣懷著對軍營的憧憬,穿上了軍裝。在部隊,他像一塊干燥的海綿,拼命吸收著成長的養分。作為一名戰士,他苦練軍事技能,擒拿格斗、射擊投彈樣樣過硬;作為班長,他把“嚴摳細訓”刻在骨子里,所帶的班連續兩年獲評先進班集體。因表現突出,他還被評為優秀士兵。
萬世宣還是連隊的文化骨干。兼任板報員時,他把戰友們訓練的場景畫成漫畫,讓黑板報成了連隊的“精神園地”;作為宣傳員,他采寫的稿件多次登上團里的簡報;擔任團組織委員期間,他組織的軍營讀書分享會成為戰友們最期待的活動。
“離開部隊那天,戰友們拉著我的胳膊說‘軍營讓我們長本事,到了社會更要活出軍人的樣兒’。”萬世宣至今仍記得退伍時的場景。
返鄉創業報鄉梓
退伍后,萬世宣在外闖蕩了8年。2007年,萬世宣回到老家練集鎮,了解到鎮里不少婦女因照顧家庭無法外出打工,他便動了創業的念頭,希望幫助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她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在父老鄉親的幫襯下,萬世宣開始做發制品加工生意。缺資金,鄉親們你三百我五百為他湊齊啟動資金;缺技術,他跑到許昌的大廠拜師學藝;缺銷路,他背著樣品跑遍周邊縣(市、區),磨破3雙鞋。2013年,商水美爾發制品加工廠正式成立,最初只有5名工人。如今,該廠為數十人提供長期崗位,累計帶動數百人就業。
萬世宣對商水美爾發制品加工廠的管理異常嚴格,產品不合格堅決返工,拖欠工資堅決不允許,幫扶困難工人堅決不含糊。有一次,一批發制品的針腳稍顯粗糙,他當即要求全部重做,并帶著工人加班到凌晨。“產品質量就是咱的臉面。”萬世宣常對工人說。這些年,靠著過硬的質量,商水美爾發制品加工廠生產的產品不僅在國內十分暢銷,還走出了國門。
不忘初心再出發
“部隊教會了我擔當,家鄉給了我機會。”萬世宣說,他始終以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逢年過節,他都會去同村的老兵家坐坐。鎮里組織防汛應急演練,他主動當“教官”,教鄉親們應急技能。
萬世宣表示,雖然他脫下了軍裝,但軍人的本色永遠不會褪去;雖然身份變了,但他為國為民的初心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