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營鎮黨員干部幫助群眾抗旱。
□記者 高洪馳 文/圖
近段時間,位于豫東平原的沈丘縣在毒辣辣的太陽照射下,100多萬畝秋作物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峻的高溫“烤”驗。為確保秋糧豐收,沈丘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到抗旱一線現場指導,全縣處級領導干部深入抗旱一線現場指揮,1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到村開展幫扶,全縣掀起抗旱保秋高潮。
率先垂范 現場指揮
據沈丘縣氣象局監測數據顯示,從6月24日至7月30日,除部分鄉鎮有5.5毫米的降水外,再無降雨。僅7月份,35℃以上高溫天氣連續28天,全縣旱情達到重旱等級氣象干旱。
“為確保秋糧豐收,所有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全員上陣,旱情不解,決不收兵!”面對旱情,縣委、縣政府向全縣黨員領導干部下達作戰令。領導干部一馬當先,208個幫扶工作隊1萬余名黨員干部立即奔赴抗旱保秋一線。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新安集鎮、洪山鎮、紙店鎮等抗旱一線,實地查看旱情、抗旱保秋進展,了解群眾所需所盼,現場研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對抗旱保秋工作提出要求。所有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奔赴分包鄉鎮,對抗旱工作進行指導。
縣直單位“一把手”親自帶隊深入一線,幫扶到村到戶。駐村第一書記和隊員吃住在村,幫助群眾開展抗旱工作。鄉村兩級干部下沉到村、到地塊,確保澆水不少一分、灌溉不漏一畝。
萬名黨員 奮戰一線
7月28日上午11時,室外氣溫38℃,熱浪灼人。此時,在石槽集鄉王湖行政村的一口機井旁,幾位村民正頭頂烈日修理水泵,汗水早已浸透他們的衣衫。
“正抽水澆地呢,這家伙偏偏在這節骨眼上撂挑子。這老天爺不下雨,再澆不上水,一季的莊稼就毀了,急死人了!沒想到,駐俺村的聞書記也來幫俺修水泵。”村民孫海軍擦著額頭上的汗珠說。
村民口中的聞書記是沈丘縣派駐王湖村的第一書記聞軍隊。當日,他得知村民在澆地過程中水泵出現故障的消息后,二話不說來到地頭,與村民一起排查故障。找到癥結后,聞軍隊迅速向水泵中加入引水,隨即雙手緊握水泵壓桿上下壓動。幾分鐘后,一股清水噴涌而出。“出水啦!出水啦!”孫海軍激動地喊起來。
黨旗飄揚 干群同心
由于缺少勞動力,卞路口鄉張保元行政村村民戚亞威家還有10余畝玉米沒有澆,戚亞威心急如焚。
7月26日早上7時許,戚亞威父子拉著水管來到地頭,他們看著葉片低垂的玉米眉頭緊鎖,不時發出嘆息聲。就在此時,幾個人騎著電動車向他們駛來。定睛一看,戚亞威認出領頭的是駐村第一書記劉會見,其余幾名是鄉政府組織的黨員志愿者。
“老戚呀,我們是來幫你澆地的。”就在戚亞威父子一臉茫然時,劉會見一邊說話,一邊和志愿者一起從戚亞威父子開的三輪車上卸下水管并鋪展開來。水管鋪好后,劉會見拿過戚亞威的電卡一刷接通電源,清水順著水管汩汩流出。
據了解,在抗旱保秋工作中,沈丘縣各級黨組織及社會團體共組建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機電井搶修專業隊等580余個。鄉村兩級黨員干部主動靠前服務,積極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駐村幫扶單位幫助群眾協調解決灌溉水源和灌溉設備不足問題,確保抗旱保秋不漏一戶。各鄉鎮(街道)有關負責人上門了解種糧大戶承包地塊旱情,幫助解決灌溉問題,確保種糧大戶秋糧不減產。
科學調控 溝渠暢通
“我們科學調控沙潁河沈丘新樞紐閘、泉河李墳閘、新蔡河閘,最大限度向地面送水。”沈丘縣水利局水利工程師劉燦欽說。
為充分利用地表水,沈丘縣組織水利系統工程技術人員成立抗旱服務隊,解決涵閘失靈和河道不通問題,確保灌溉渠道暢通。拆除阻水土壩5處,維修涵閘10余座,清挖河道5.6公里,完成閘前清淤300多萬立方米。充分發揮“三網”建設成效,堅持“留住天上水、統籌地表水、補充地下水、循環利用水”的原則,確保實現水資源利用最大化。
截至目前,沈丘縣105萬畝秋作物灌溉了3遍,為今年秋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