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新華在接診。
□記者 鄭偉元 文/圖
7月25日上午,在禧濟堂中醫館里,畢新華正俯身為患者切脈。“頭項強痛、畏寒、脈象浮,你這屬于太陽病,我給您開個方子試試。”他抬頭說道,鏡片后的目光溫和。
畢新華被患者稱為“經方守護者”,2023年,他拜入我國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胡希恕的弟子段治鈞門下,在《傷寒雜病論》的字里行間探尋著中醫傳承之路。
“胡希恕經方學術思想是在《傷寒論》六經分證基礎上,結合疾病的傳變規律與臨床經驗,將復雜的疾病歸納為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六大證型。”畢新華介紹道,“這樣的辨證方法具有簡便、效驗、易于復制和傳承的特點。”
畢新華擅長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紅斑狼瘡為例,他認為,紅斑狼瘡屬于太陽病,病位在表,但癥狀可涉及里,經恰當治療,可由太陽傳入少陰。治療應遵循由表及里的原則,先使病邪由太陽經傳入少陰經,再促使邪氣由少陰經透達外出,轉出少陽經,從而使疾病向愈。
西醫常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代謝紊亂等。畢新華表示:“這類病的本質是‘伏邪’內蘊——邪氣深伏于少陰、厥陰等經,逐漸耗傷人體正氣。”因此,他運用六經辨證進行分階段治療:初期選用小柴胡湯、葛根湯加減透邪外出,中期選用千金三黃湯加減調和陰陽,后期則用甘草、地黃、炮附子等組成的方劑替代激素,并撤減激素。
畢新華常說:“經方不是某個人的私產,而是老祖宗留給全社會的寶貴財富。它來源于社會,也應當回饋社會。”自2019年起,他通過微信群開設免費經方網課,每周進行一次線上答疑;2020年,又創辦了線下小課堂,每周講一節《傷寒論》基礎課。如今,有4位弟子跟隨他學習,線上長期學員超過300人,學員中不乏海外中醫愛好者和西醫轉行者。
“畢老師教授我們抓獨法、聚類法,連脈診的細節都手把手指導。”弟子吳亦桐說。除了帶教徒弟,畢新華還連續三年舉辦“暑期青少年中醫學堂”,帶著孩子們辨識藥材,學習診脈,背誦《湯頭歌訣》。
從位于關帝廟附近的中醫診所起步,到景園社區日均接診量約20人的中醫館,畢新華憑借扎實的療效贏得了患者的信任,用30余年的學習與臨床實踐,成為經方學術體系的堅定傳承者。“中醫的生命力在于傳承,在于讓更多人‘用得上、信得過’。我就想當好這個‘傳薪火’的人。”畢新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