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av福利av久久av_久久九九免费_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_久久av最新网址

自學成才的“軍中寶貝”(周口紅色記憶·抗戰故事)

——周口扶溝籍無線電專家陳金瑞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5-08-08 來源:周口日報
文字大小:

陳金瑞在查閱資料。

宣傳報道總策劃:王健

□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人以堅定的信仰和無畏的勇氣,在烽火硝煙中奮勇前行,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

陳金瑞,便是這樣一位值得銘記的英雄戰士。他從扶溝縣一個小村子走出,在戰火中淬煉成長,憑借高超的無線電技術,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戰功,多次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集體接見。他的一生,與電波相伴,與烽火同行,在時代洪流中書寫了一段傳奇故事。

到吉鴻昌創辦的學校讀書

1920年4月,陳金瑞出生于扶溝縣季歷崗村。彼時的中國,正處在新舊思潮碰撞的激蕩年代。偏遠的鄉村雖未被時代浪潮完全席卷,卻也悄然孕育著變革的種子。

初小畢業后,強烈的求知欲在陳金瑞心中萌發。聽說吉鴻昌創辦的呂潭中學不僅有高小,還有師范班,他便一心想去那里上學。呂潭中學看似尋常,實則承載著不尋常的使命——它是吉鴻昌傳播進步思想的陣地,雖以教學為名,卻暗中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青年。在家人支持下,陳金瑞如愿進入呂潭中學。

在這里,陳金瑞如饑似渴地學習,也逐漸接觸并理解了一些革命道理。一天,校長召集全校師生開會,要求大家檢查自己的書籍,將“不合適”的燒掉,以應付上面檢查。后來,陳金瑞從村里長輩的閑談中得知,吉鴻昌被國民黨抓捕,罪名是“通共”。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共產黨”對陳金瑞而言還是一個模糊的符號,遠不如課本上的生字、畫板上的色彩來得真切。但隨著知識的積累,“共產黨”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清晰。

上學期間,陳金瑞在繪畫上展露過人天賦。老師不僅經常指導他作畫,還主動提供紙張和顏料。這份鼓勵像一束光,照亮了陳金瑞的少年時光。

畢業后,老師拍著他的肩膀說:“去開封吧,東岳藝術師范有圖音專科,那里能讓你把畫畫得更好。”陳金瑞攥著老師寫的推薦信,第一次走出家鄉的小村莊,踏上了前往開封的求學之路。

“偷學”無線電知識

陳金瑞來到開封后,發現古城街頭巷尾已有了現代氣息。東大街上開了幾家無線電商店,柜臺里擺著各式各樣的收音機。每次路過,陳金瑞都要趴在柜臺上看半天,眼里滿是向往。

早在呂潭中學讀書時,陳金瑞就見過收音機。那是學校里的稀罕物——一個黑色木匣子,打開后能傳出遠方的聲音。老師說,它里面藏著“千里之外的消息”。每次路過存放收音機的房間,他都忍不住多望幾眼,心中既好奇又敬畏。

開封的經歷讓陳金瑞眼界大開,他渴望擁有一部收音機。于是,他省吃儉用,甚至向同學借錢,最終買下一部收音機。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后的一天,收音機突然沒聲音了。他抱著收音機跑到無線電商店。店員拆開一看,皺著眉說這個壞了、那個也壞了,維修需要不少錢。

陳金瑞不懂店員講的無線電名詞,也負擔不起維修費,只好抱著收音機悻悻而歸。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有的說是真空管壞了,有的說是變壓器壞了,莫衷一是。無奈之下,陳金瑞跑到書店買了一本《無線電入門》,決心自己鉆研。

陳金瑞看不懂書上的很多名詞,就跑到無線電商店“偷學”。他經常假裝要買東西,讓店員拿出變壓器、電容器等零件給他看,然后趁機問這問那。就這樣,他把收音機里的所有零件都認了個遍,書上的名詞也漸漸看懂了。

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自制收音機教程》,如獲至寶,趕緊剪下來貼在書里。他照著教程上的線路圖,把壞收音機的零件拆下來,嘗試重新組裝。線路接好了,通電一試,收音機還是沒聲音。他急得滿頭大汗,蹲在地上盯著線路發呆。

“你這線頭上的漆沒刮掉,電怎么通啊?”一個路過的同學指著漆包線提醒道。陳金瑞恍然大悟,想起老師講過漆是絕緣體。他趕緊找來小刀,小心翼翼刮掉線頭上的漆,重新接好。當喇叭里傳來清晰的聲音時,他激動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他不僅修好了收音機,更打開了通往無線電世界的大門。

后來,他又把收音機拆了裝、裝了拆,甚至把變壓器拆開,細數里面的線圈有多少圈,再重新繞回去。有一次,他在課堂上偷偷組裝收音機,老師走到身邊他都未察覺。老師敲了敲他的桌子,說:“陳金瑞,你這是在發明什么寶貝啊?”他臉一紅,趕緊把東西塞進抽屜,引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

收音機里的每一個零件都被他反復拆裝研究過。通過實踐,他不僅認識了各種零件,還摸清了它們“肚子”里的構造。陳金瑞逐漸掌握了無線電技術,還在報紙上發表過幾篇經驗介紹文章。

從文藝青年到抗日戰士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的鐵蹄踏碎了華北的寧靜。消息傳到開封,東岳藝術師范的校園里彌漫著悲憤的氣氛。陳金瑞站在游行隊伍里,內心如同火燒——家鄉的父母、呂潭中學的老師,要是日寇打過去,他們該怎么辦?

畢業后,陳金瑞回到家鄉,卻未曾想到災難已悄悄降臨。1938年夏,日寇大舉進犯中原,黃河花園口大堤被炸開。滔滔黃水淹沒了萬頃良田,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扶溝縣也未能幸免。

就在這時,中共豫東特委的同志來到了扶溝。他們在縣城各處張貼“團結抗日”“保家衛國”的標語,并開辦抗日干部培訓班,由原西北軍將領魏鳳樓任校長,李波人、王少庸等同志擔任教官。陳金瑞的堂哥在縣城里做小生意,得知開辦抗日干部培訓班的消息后,連夜趕回鄉下召集幾位堂兄弟。

“現在國難當頭,日本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我們不能當亡國奴!抗日干部培訓班在招學員,學本事打鬼子,你們誰愿意去?”堂哥站在曬谷場上,聲音因激動而沙啞。

陳金瑞第一個舉手:“我去!”收音機里傳來的日寇暴行讓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安于安逸了。

第二天,陳金瑞和五個堂兄弟一起報名應試。最終,他和兩個堂弟被錄取。抗日干部培訓班設在一座廢棄的廟里。幾十名學員擠在大殿里,睡在鋪著稻草的地上,吃著窩頭和咸菜。盡管條件艱苦,大家的熱情卻很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教官練隊列、學射擊。

除了軍事訓練,教官們還講授抗日形勢、游擊戰術和統一戰線政策。陳金瑞聽得入迷,他第一次真切地認識到,共產黨是真心實意抗日的,是為了千千萬萬老百姓的。

一天,教育長王少庸給大家講吉鴻昌的故事:“吉將軍是個大英雄,他說‘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寧可被國民黨殺害,也不向日本人低頭。”陳金瑞這才恍然大悟,當年呂潭中學燒書、吉鴻昌被捕的真相——他一直敬佩的學校創辦人,竟是這樣一位愛國志士。

在抗日干部培訓班里,陳金瑞第一次看到了油印的豫東《大眾報》。報紙上刊登著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捷報,以及百姓支援前線的事跡。他把報紙上的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這比任何課本都更有力量。

在豫東大眾報社的艱苦歲月

1938年8月,陳金瑞從抗日干部培訓班畢業,被分配到豫東大眾報社工作。報社負責人叫徐師梁,大家都喊他“老百姓”。徐師梁是從武漢來的新聞記者,多次要求上前線,被黨組織派來豫東創辦《大眾報》。

豫東《大眾報》是敵后油印小報,雖然印刷粗糙,卻如暗夜明燈,燃起民眾抗日信心。

在報社,陳金瑞的主要工作是抄錄新聞、刻寫蠟紙。每到一地,他首先架起收音機,抄錄通訊社定時發布的新聞。陳金瑞抄一條,徐師梁看一條,隨即在蠟紙上刻一條,二人如流水線作業般高效,毫無耽擱。抄錄通訊社新聞還好辦,因其語速較慢且每句重復播報。但抄錄簡易新聞時就困難了——播報內容不重復,陳金瑞書寫速度跟不上。情急之下,他“發明”了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速記符號。每次抄錄完新聞,陳金瑞再“翻譯”出來給同事們看。

接著,他又要一筆一畫地將內容刻寫在蠟紙上,然后和同事們一起搖動油印機,一張張地印制報紙。油墨常常沾滿雙手,難以洗凈,身上也總帶著一股油墨味,但大家從不以此為苦。

有時剛在村里印完報,敵人就來了,必須立刻收拾轉移。一次,他們在一個村子里辦報,半夜聽到槍聲,得知是日偽軍來襲。徐師梁喊:“快收拾機器!”陳金瑞抱起油印機就往外跑,報紙來不及打包,就用布一裹背在身上。他們摸黑跑了十幾里路,直到聽不到槍聲才停下來。這時天已經亮了,大家累得癱倒在地上,卻先檢查機器和報紙有沒有損壞。

報社有一部老舊的收音機,是獲取新聞的重要工具,但時常出毛病。一次,收音機突然壞了,收不到任何信號。大家心急如焚——沒有新聞,第二天的報紙就出不來。有修理經驗的陳金瑞便說:“讓我試試。”他拆開收音機,對照著《無線電入門》上的電路圖逐一排查,發現是電容器壞了。當時沒有備件,他靈機一動,用香煙錫紙和硬紙板做了一個簡易電容器換上。一試,收音機竟然響了!大家歡呼起來,徐師梁拍著他的肩膀說:“金瑞,你可真是幫了大忙!”

隨著抗日形勢發展,豫東《大眾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卻也引起了國民黨的忌憚。當時雖處于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表面上喊著“團結抗日”,暗地里卻處處打壓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1939年初,為擴大報紙發行量,黨組織決定將豫東《大眾報》由油印改為鉛印,派陳金瑞和幾位同事前往漯河籌備。

他們在漯河找到一家印刷廠,談妥了合作事宜。一天晚上,旅館老板悄悄敲開他們的門,壓低聲音說:“你們趕緊走!剛才我聽到特務說要抓你們,說你們辦的是‘反動報紙’!”

陳金瑞等人大驚,連夜收拾行裝,把重要稿件和資料藏在身上,趁著夜色離開漯河,返回西華。不久,黨組織安排陳金瑞等人前往河南竹溝。

在竹溝,陳金瑞見到了更多革命同志,聽到了更多抗日故事。他白天幫忙整理文件,晚上就擺弄收音機。他知道,這小小的收音機里,藏著前線的最新消息,藏著抗戰勝利的希望。

彭雪楓教他改稿件

1939年秋,陳金瑞接到調令,前往新四軍拂曉報社工作。報社設在一個村子里,條件比豫東大眾報社好不了多少,但學習氛圍更為濃厚。

《拂曉報》是新四軍著名將領彭雪楓的“三件寶”之一,他對報紙極為重視,每期校樣都親自審閱。他常說:“拂曉代表著光明,我們的報紙,就要像拂曉的陽光一樣,照亮抗日的道路。”

陳金瑞負責“每日電訊”欄目,主要工作是抄錄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新聞。他每天守著一部老舊的收發報機,戴著耳機,把關乎抗日形勢的消息一字一句抄錄下來,再交給編輯排版。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耐心和細心,稍有疏忽就可能抄錯重要信息。

彭雪楓經常來報社視察工作,對稿件要求極嚴。一次,陳金瑞在稿件中寫了“豫皖蘇邊區”。彭雪楓看到后,把他叫到身邊,指著“區”字說:“這個字要改。現在是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只承認陜甘寧邊區。我們如果用‘邊區’,他們就會借機找麻煩,改成‘豫皖蘇邊’就穩妥多了。”

陳金瑞恍然大悟,原來一字之差竟有如此深意。他趕緊修改,心中對彭雪楓充滿了敬佩——這位首長不僅驍勇善戰,處事策略也如此周全。

在拂曉報社,陳金瑞的無線電技術派上了大用場。部隊里有十幾副損壞的耳機和一些變壓器,棄之可惜,留之無用。他主動請纓,把這些設備收集起來,白天抄錄新聞,夜晚便湊在煤油燈下修理。沒有零件,他就拆東補西;沒有專用工具,他就用小刀、鉗子代替。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竟然修好了大半耳機。

戰士們戴上修好的耳機,聽到清晰的聲音傳來,都高興地說:“陳金瑞真是個技術能手!”

首長視其為“軍中寶貝”

1940年4月,部隊成立電臺中隊,陳金瑞被調入擔任機務員。報到那天,電臺中隊中隊長兼政委熊夢飛請他吃飯,還端上一盆辣椒炒肉犒勞他。

那個年代,肉是稀罕物,一盆菜里也沒幾塊。席間,幾位領導開玩笑似的在盆里翻找,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肉,幾雙筷子同時伸過去互不相讓。陳金瑞看著這一幕,既覺得好笑又深受感動——在艱苦環境中,大家就是這樣互相關心、苦中作樂的。

電臺中隊負責部隊通信聯絡,是指揮系統的“神經中樞”。當時的設備很簡陋,發報機和收報機都是繳獲品,性能很不穩定。陳金瑞的任務就是保障這些設備正常運轉。

一次,彭雪楓的收音機壞了,警衛員找了好幾個人都沒修好,便把陳金瑞請了過來。彭雪楓笑著對他說:“麻煩你給看看,這收音機突然不響了。”陳金瑞小心翼翼地把收音機拆開,檢查了線路、真空管,發現是一個電容器壞了。他從工具箱里找出替代品換上,通電一試,聲音立刻恢復了。

從那以后,彭雪楓的收音機一有故障,就找陳金瑞修。每次去,彭雪楓都熱情相待,或是一杯熱茶,或是一捧炒花生,還時常向他請教無線電知識。

1941年,一次戰斗勝利后,部隊繳獲一批物資,其中有電線、多股花線、收音機和多用電表。陳金瑞看到這些東西,眼睛都亮了——這正是電臺急需的。他小心地把這些物資收好,帶回電臺后,用它們改裝設備、制作零件。沒有可變電阻,他就用鉛筆芯代替;沒有電容器,他就用石灰、香煙包裝錫紙自制。經過他的巧手改造,電臺設備的性能得到了顯著提升。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一天,陳金瑞發高燒臥床,隊長代替他操作發報機時,不慎燒壞了真空管。當時部隊只有這一臺發報機,也沒有備用真空管。隊長急得滿頭大汗,趕緊把陳金瑞從床上拉起來。

陳金瑞強撐著來到電臺,皺著眉頭琢磨半天,突然眼前一亮——收音機上的34號真空管和發報機的真空管參數相似,或許可以代替。他立刻動手改裝,拆下收音機的真空管換上,然后戴上耳機呼叫師部。耳機里清晰的回應聲傳來,他如釋重負,瞬間癱坐在地,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隊長激動地抱住他,說:“你真是救了我們一命啊!”這件事很快傳開,大家都說陳金瑞是無線電專家。

部隊首長更是將陳金瑞等電臺技術人員當成“寶貝”,特意叮囑部隊:“他們是技術骨干,打仗時一定要保證他們的安全。什么危險的地方都不能讓他們上去,什么戰斗都要讓他們遠離炮火,有好吃的要盡量安排。”

通信設備是命根子

1942年冬,日寇調集重兵對淮北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彭雪楓帶領部隊奮起反擊,開始長達33天的反“掃蕩”作戰。

一天清晨,陳金瑞和戰友們正在一個村子里休整,突然發現國民黨軍騎兵正向村子逼近,步兵也從北面包抄而來。情況危急,陳金瑞和戰友們背起通信設備就往外沖。剛出村口,槍聲就響起來,子彈嗖嗖地從他們身邊飛過。

運輸班的同志背著沉重的電臺機器和馬達,沒跑多遠就累得氣喘吁吁。有人說:“太沉了,扔了吧!”陳金瑞喊道:“不能扔!通信設備是我們的命根子,扔了就沒法聯絡了。累死也得背著!”他一邊跑一邊鼓勵大家,實在跑不動了,就趴在地上休息一會兒,然后咬緊牙關爬起來接著跑。

他們一路狂奔,終于跳進一條“抗日溝”——根據地軍民挖掘、用于作戰和隱蔽的戰壕。望著首長們沉著的身影,陳金瑞深吸一口氣,也重新挺直了腰桿。事后得知,有幾位沒來得及撤出村子的同志,為掩護大部隊轉移,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其中一位醫務人員沒有槍,就拿起老鄉家的菜刀和敵人拼殺,最后壯烈犧牲。

反“掃蕩”期間,這樣的危險時刻還有很多。一次,他們在一個村子里隱蔽,突然聽到一陣轟隆的馬達聲。大家抬頭望天,以為敵機來襲,卻遲遲不見飛機蹤影。正疑惑間,幾輛日寇的汽車突然出現在村口。“敵人來了!”陳金瑞大喊一聲,抱起電臺就往村外跑。戰友們也迅速拆下天線,拿起器材緊隨其后。他們在田野里拼命奔跑,身后追兵槍聲不斷,子彈射入泥土,濺起一簇簇煙塵。幸好他們熟悉地形,七拐八繞便甩掉了追兵,成功脫險。

陳金瑞和電臺中隊的戰友們跟隨著部隊轉戰各地,歷經一次次生死考驗,時刻準備為革命事業犧牲一切。

攻克難關 統一電臺波長

33天的反“掃蕩”勝利結束后,陳金瑞接到一項重要任務——統一新四軍四師電臺波長。當時部隊的電臺來源多樣,既有繳獲的,也有自制的,波長各不相同,給通信聯絡帶來極大不便。統一波長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乏統一規格的活動電容器,使得調整工作異常困難。

為此,陳金瑞將自己關在電臺室里,對著一堆電容器和線圈琢磨了好幾天。他嘗試各種辦法,最終想出了解決方案:對于容量過大的電容器,就串聯一個固定電容器以減小總容量;對于容量過小的,則通過加長線圈抽頭,并用開關或插頭插座進行切換控制。方案定下來后,他帶領機務員們日夜奮戰,一臺臺調試設備,有時為了調整一個參數,要反復試驗幾十次,直到達到最佳效果。

經過一個多月努力,他們終于完成任務,四師所有電臺的波長得以統一,通信效率大大提升。首長高興地說:“陳金瑞,你又立了一大功!我們的電臺就像有了統一的語言,指揮起來更方便。”1944年8月15日,部隊宣布陳金瑞正式享受營職待遇,這是對他多年來辛勤工作的肯定。

然而,就在同年9月,噩耗傳來——彭雪楓在夏邑八里莊戰斗中不幸犧牲。陳金瑞聽到這個消息,當場就哭了。在追悼會上,他看著彭雪楓的遺像,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陳金瑞悲痛萬分,不僅因為彭雪楓是我軍杰出的指揮員,更因兩人有著深厚的私交。陳金瑞常為彭雪楓修理收音機,深受其關懷與指導。每次接觸,彭雪楓總是熱情相待,或倒水或遞食,還饒有興致地看他修理設備,詢問技術細節,甚至打趣說要拜他為師。

陳金瑞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繼承彭雪楓的遺志,把無線電工作做好,為抗日戰爭勝利貢獻全部力量。

為張震改裝收音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到根據地,軍民欣喜若狂——多年浴血奮戰,終于迎來勝利!更讓陳金瑞激動的是,他的入黨申請也獲得了批準。

抗戰勝利后,陳金瑞的工作崗位幾經調整。1946年9月,他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三科機務主任;1947年1月,九縱與原新四軍二師合編為二縱,他仍擔任機務主任,并被選為黨支部書記。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更多首長,也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

當時,部隊繳獲不少美式報話機。這些設備性能先進,但官兵們對其了解有限。陳金瑞主動鉆研,拆了裝、裝了拆,很快掌握了其原理和使用方法。為普及知識,他還編寫了一本《美式報話機使用手冊》供戰士們學習。

一天,部隊首長張震找到他,說:“金瑞,我想讓你幫個忙,用101型報話機改裝一部收音機,我想隨時聽聽前線的消息。”陳金瑞立刻答應下來。他拆開101型報話機,仔細研究其線路結構,反復琢磨如何改裝才能達到最佳收音效果。

他白天處理完日常工作,晚上就加班進行改裝,遇到難題,就查閱資料,或向懂行的戰友請教。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收音機終于改裝完成。張震試用后,發現聲音清晰,能收到很多電臺,非常滿意,對陳金瑞提出了表揚。

為培養更多無線電人才,陳金瑞開辦了一個短期訓練班,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經驗,親自演示操作,手把手地指導學員修理設備。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陳金瑞守在收音機旁,激動得熱淚盈眶。他想起了那些犧牲的戰友,想起了彭雪楓師長,心中默念:“首長,戰友們,我們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你們的血沒有白流!”

當好“千里眼”“順風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陳金瑞被調到軍隊通信部門工作。他深知,通信是部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關系到作戰指揮的成敗,容不得半點馬虎。

為提高野戰電話的機動性,他提出試制輕型被覆線的建議,并親自指導。他還設計了放線路車,大大提高了線路架設的效率。為節約經費和材料,他深入部隊調研,提出了維修器材“定額配備、實耗補給”的辦法。該辦法在全軍推廣,廣受好評。

陳金瑞經常深入基層部隊,檢查通信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一次,他在一個邊防部隊檢查工作時,發現那里的電臺因為環境惡劣經常出故障,便帶領技術人員研究改進方案,給電臺加裝防塵、防潮裝置,解決了這一難題。

1975年2月,陳金瑞被任命為某部正師級研究員,被授予中校軍銜。此時的他,雖然年過半百,但對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依然堅持學習新技術、研究新裝備,為部隊通信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

1980年2月,陳金瑞離休。離休后的他開始回憶和記錄自己的戰斗生涯,把烽火歲月中的故事寫下來,讓后人明白今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1996年10月,陳金瑞因突發心臟病不幸病逝,享年76歲。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陳金瑞的一生,沒有豪言壯語,卻在烽火硝煙中用電波編織出永不消逝的信仰,為抗戰勝利架起無形橋梁。他的故事穿越時空,在新時代新征程中,依然傳遞著歷久彌堅的精神力量。

(圖片由陳金瑞家屬提供)

編輯:祝強    審核:韋偉    監制:王錦春
返回頂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字縮放
復制鏈接
麻豆av福利av久久av_久久九九免费_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我的可爱 _久久av最新网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伦理在线| 美国十次成人| 国色天香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欧美一二三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三区四| 午夜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蜜| 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v久久ww|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黑人 | 欧美人与性禽动交情品| 亚洲手机在线| 国产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aa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黄色| 激情六月婷婷综合|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浪潮av| 麻豆国产精品777777在线|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久久五月|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忘忧草 | 欧美一区成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影音先锋久久资源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vvv|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美女网站在线免费欧美精品| 久久久久五月天| 欧美成人视屏| 欧美日韩在线播放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