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佳
本報訊 8月11日,在川匯區荷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廚房里,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楊師傅正和同事忙著包餃子。一旁的大風扇呼呼地吹,但記者仍能感到廚房的悶熱。
荷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住有50多位老年人,除了保障這些老人的就餐需求,這里的食堂還對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開放。該食堂每日供餐近百份,因服務對象特殊,從食材選擇到烹飪流程均需格外用心。
“我們從早上5點多就開始準備早餐,一周飯菜頓頓不重樣,葷素搭配,粗糧、細糧搭配,都要掌握好比例。現在天熱,我們特意調整了菜譜,做一些涼菜,以及清淡的時令菜,老人吃著舒服。”楊師傅一邊搟著面皮一邊對記者說。
11時30分,餐廳準時開飯,一盤盤餃子整齊擺放在餐桌上。餐廳里漸漸熱鬧起來,在這里居住的老人前來吃飯,轄區內的老人也排著隊,有序地打飯、就餐。
“他們做的飯菜味道好,干凈、衛生、實惠,我們吃得放心、開心!”家住周口電廠家屬院的王大爺打包了一份水餃。“老伴兒去漯河帶孫子去了,家里就剩我一個人,我這個月都在這吃。”
午餐結束后,楊師傅終于有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干一行就得愛一行,看到周邊群眾對我們的飯菜很滿意,我們也很快樂。”楊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