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宇(右)在大有現代農業產業園調研蔬菜產業發展情況。
□記者 金月全 通訊員 谷志方 文/圖
“近段時間干旱少雨,你們要把(蔬菜)大棚自動霧化噴淋系統仔細檢查幾遍,務必保障棚里的溫濕度。”近日,在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院調研的施建宇指著大棚,語氣急切地叮囑該院負責人馬強。
這是施建宇20多年來風雨無阻的每周“必修課”——到扶溝縣500余個蔬菜基地查看蔬菜生產經營情況、新品種栽培情況,一旦發現問題,現場解決。
施建宇,市政協委員、扶溝縣政協常委、扶溝縣蔬菜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先后榮獲“河南省經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先進個人”“扶溝縣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為農初心
“這里的蔬菜大棚面積小、保溫差、抗災能力弱,引進新的棚型結構和種植模式,你們可以先行一步?!?005年年底,剛調任扶溝縣蔬菜局的施建宇在曹里鄉走訪時,一眼看出當地大棚的短板,立即向該鄉時任副鄉長毛振華建議。
兩人隨即動身,三下山東、河北等地“取經”,考察學習新型蔬菜種植技術??疾爝^程中,不受地塊限制、抗風雪能力強的巨型蔬菜大棚讓他們眼前一亮。在施建宇的建議下,2006年,曹里鄉發展巨型蔬菜大棚5000畝,實現當年建成、當年生產、當年收益。2007年,扶溝縣巨型蔬菜大棚發展到2萬畝。
通過近20年發展、改造、創新,巨型蔬菜大棚已發展到5萬畝,成為扶溝縣乃至河南省的主要蔬菜大棚類型。
“蔬菜種植規模上去了、品種多起來了,但缺乏科技創新支撐,扶溝蔬菜產業發展的步子還是太慢?!笔┙ㄓ钫J為實施校地、校企合作是打造蔬菜強縣的必由之路。2009年,他向縣委、縣政府反映此問題,得到答復后,多次到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商議校地合作事宜,并邀請該校專家、教授到扶溝考察指導,聯系該校大四學生到扶溝實習交流。憑借這股子韌勁,他敲開了河南農大的門。
2010年,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院落地扶溝縣,成為該校唯一一家校外蔬菜科研機構。如今,該研究院已發展制造基地1050畝,年產值達2600萬元。
創新引領
“老劉,我看咱們的航天器可以搭載種子進行太空實驗,你也試試吧!”2016年,施建宇向河南綠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順德提出大膽設想。
劉順德也是一個敢想敢干的農業企業家,電話咨詢、郵寄資料、精選種子……2016年4月6日1時38分,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綠久的13克“韭仙子”韭菜種子搭乘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衛星,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送入太空,在天空遨游12天,完成19項科學實驗。
2022年,“韭王子”“韭黑”等系列韭菜種子再次實現太空育種。
這些年,施建宇始終心系太空育種韭菜發展,搭建實驗室,協調種植基地和加工車間。目前,太空育種韭菜在河南、陜西、新疆、山西等地均建有生產和育種基地。扶溝農民種植韭菜后,畝產值均在2萬元以上。
特別是近三年,施建宇牽頭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院、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與豫藝種業合作,選育展示品種5000多個,推廣1000多個。
截至目前,扶溝縣蔬菜種植面積52萬畝,其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8萬畝,從業人員13萬人,年均蔬菜產量370萬噸,全產業鏈年產值達36億元?!胺鰷衔鞴稀薄胺鰷侠苯贰鲍@得農業農村部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扶溝辣椒”“扶溝西瓜”“扶溝韭菜”“扶溝青茄”等被評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履職為民
“扶溝蔬菜種植,要根據市場發展需求,向集群化、單品集中化發展,真正實現‘一鄉一品’‘一基地一單品’?!?月23日,施建宇為全縣夏季蔬菜培訓班的學員分析蔬菜發展形勢時說。
“要讓技術長在泥土里!”這是施建宇最樸素的信念。為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施建宇利用全縣16個10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對蔬菜從業人員開展現場教學和技能培訓。近三年,他先后舉辦32期實用技術培訓班,近萬名菜農熟練掌握蔬菜園區管理技術和實用技術。
他牽線搭橋,倡導與河南農業大學、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扶溝縣職業教育中心結成校地培訓聯盟。扶溝縣蔬菜基地成了最生動的現場教學點,技術員現場解答群眾的問題。
看著菜農從生疏到嫻熟,施建宇心中那份踏實的喜悅又添了幾分。作為政協委員,他將這份源于泥土的責任感轉化為履職為民的不竭動力。本就經常深入鄉鎮調研的他,跑得更勤了。
為助力扶溝蔬菜產業發展和“中原菜都”建設,施建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交的《關于建設“中原菜都”的提案》,被縣政協評為優秀提案;《關于支持扶溝蔬菜產業發展的建議》和《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兩件提案,為扶溝乃至周口蔬菜產業的發展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議。
施建宇堅信“中原菜都”的金字招牌必將愈發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