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是什么?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需要立即治療還是定期觀察?
肺結節是指肺組織內直徑≤30毫米的病變,通常呈圓形或類圓形,在影像學上表現為密度增高的陰影。按大小可細分為三個等級:微小結節(直徑小于5毫米)、小結節(直徑5毫米~10毫米)和一般結節(直徑10毫米~30毫米)。當病灶直徑超過30毫米時,臨床術語上即稱為肺部腫塊,其臨床意義和處理原則與肺結節有顯著差異。
在普通人群中,通過CT篩查發現肺結節的概率約為24%,而在長期吸煙人群中,這一比例可高達50%,但在所有檢出的肺結節中,經病理證實為惡性的比例為3%~5%。
對于直徑小于6毫米的結節,若無高危因素可暫不隨訪;直徑6毫米~8毫米的結節建議每6至12個月復查;直徑大于8毫米或具有可疑征象的結節則需每3至6個月隨訪。當結節出現體積增大、密度改變等可疑征象時,應當考慮進行病理學檢查。目前常用的活檢技術包括: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適用于外周型結節;支氣管鏡檢查,特別適用于靠近大氣道的病變;對于高度可疑惡性結節,也可考慮直接手術切除活檢。
患者選擇檢查手段時需要根據結節的具體位置、一般狀況等因素綜合選擇。對于長期吸煙者,需要更頻繁的隨訪監測。對于老年患者,需綜合考慮基礎性疾病,避免過度診療。對于年輕患者,則需特別注意控制輻射暴露,同時要警惕某些特殊疾病的可能。對于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適當縮短隨診間隔。
絕大多數肺結節都是良性的,患者不必過度焦慮,應建立正確的診療觀念,進行定期隨診;積極調節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明顯焦慮情緒的,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周口市中心醫院 王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