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文
高文勝先生一年的讀書量有46部之多,涉獵廣博,古今中外,每讀必有心得,遂成文集《像水一樣流》。這本書讀來讓我感觸頗深,有很多共鳴,仿佛是我在思、我在說。原因可能是我和作者寫作時年歲相仿——彼時作者四十多歲,正值不惑之年,彼此境遇相似、心境相仿。
工作上,身處“夾心”之層:向上,須貫徹指示、達到目標;向下,須引領同仁、營造氛圍。家庭中,有老有小:對上,要盡孝侍奉;對下,得育子成才,尤須督促學業(yè)。我把這個層次比喻為“夾心餅干”。日復一日,挑戰(zhàn)與困苦交織,無奈、遺憾、興奮、憤懣雜陳。一天下來,如坐過山車一樣跌宕,沒有喘息的機會,只有“直面”這難言的人生況味。面對社會上真的、假的、美的、丑的事物,抉擇雖難,但又無可回避。也會遇到許多意外,挑戰(zhàn)數十年構筑的常識、底線與倫常,得耗費巨大心力補救,甚或抱憾終身。這么多的心事,只能埋在心底,獨自舔舐。說與誰聽?有誰可說?終是郁郁無言。不怕身苦,難在心苦。
人在不惑之年,有一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和成熟的能力,遇到事時,思慮很多,感悟很深,同時也進步最大,成熟得最快。其實,說是“不惑”,那是因為有許多“惑”已無法解開,積攢得多了,習以為常,也就“不惑”了。中年人最好的狀態(tài)是半隱半藏、澄澈自守,一切隨緣、莫要強求。前半生懵懵懂懂,追逐的東西太多,后半生要學會放下。生活給予的,就安然接納;生活帶走的,就平靜目送。心態(tài)平和,勝過無盡的欲望;放下不必要的牽絆,讓清風明月相伴,心境澄明。
孤燈一盞,清茶一杯,好書一本,“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書頁間觀覽百態(tài)人生,打開思維的牢籠,不斷拓展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引領自我、家庭、事業(yè)行于正途、朝向光明,時時修正偏差,以生命的滋養(yǎng)與價值的創(chuàng)造,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