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靳琳) 今年以來,安嶺鎮深入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針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難點、堵點、痛點,積極探索“黨建+”基層高效能治理模式,將黨建引領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引擎”,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從突擊整治到常態長效、從單兵作戰到齊抓共管、從“治標”到“治本”的根本性轉變。
著力構建“黨建+基層網格”治理模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方向。安嶺鎮著力探索黨建引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徑,將環境衛生整治、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戶廁改造、村莊分類規劃、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列入重點治理內容。安嶺鎮將108名鎮干部、236名村“兩委”干部和287名無職黨員充實到323個基層網格,形成“黨委統籌、支部落實、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局面。
著力構建“黨建+基層自治”治理模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支撐。安嶺鎮設立黨員示范崗,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落實網格制,構建“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跟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鏈。
著力構建“黨建+產業”治理模式,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活力。安嶺鎮在實施五分錢工程的基礎上,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盤活閑置資產、發展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精選李莊、劉橋、程樓、周樓、張莊、楊集6個行政村,開展拆舊復墾、土地流轉、坑塘治理,為其他行政村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今年,安嶺鎮李莊行政村發展肉鴿養殖,建設日光溫室,種植反季節蔬菜,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周樓行政村整理出8處坑塘,對外出租,養殖清江魚,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張莊行政村通過拆舊復墾騰退土地52畝,種植白術,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楊集行政村通過土地流轉,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
安嶺鎮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盤活資源,嵌入產業,逐步形成“整治倒逼發展、治理激活產業、生態反哺民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