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 邱一帆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這一科學理念已成為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各地以此為指引在廣袤大地上書寫出一份“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滿意答卷。
二十載春華秋實,從理念到行動,從實踐到深化,周口的“兩山”生態答卷正越寫越精彩。作為坐擁沙潁河、賈魯河、渦河等水系資源的城市,周口曾經面臨“守著活水卻用不上好水”的困境,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讓部分河段淪為“污水溝”。近年來,周口以“兩山”理念為指引,鐵腕治污、系統修復。如今,昔日隨處可見垃圾的河岸變身步道蜿蜒、草木蔥蘢的景觀帶,新能源公交穿梭城區,垃圾分類亭有序分布,環城防護林成為城市“綠肺”,“300米見綠、500米入園”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
生態優勢正持續轉化為發展動能。依托改善后的水生態,周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沙潁河游船觀光、沿岸民宿帶動鄉村旅游升溫,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守護綠水青山中嘗到了“金山銀山”的甜頭。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少數人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大合唱”。從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到選擇綠色出行,從踐行垃圾分類到參與植樹造林,每一個微小行動都匯聚成推動生態向好的磅礴力量。站在“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點,回望周口綠色實踐,可以清晰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有力支撐。唯有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讓每個人都成為綠色生活的踐行者、生態保護的參與者,方能持續繪就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生態畫卷,為子孫后代留下永續發展的美麗家園。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