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區一家眼科醫院內,帶孩子檢查視力、驗光配鏡的家長排起長隊。
醫生為學生檢查視力。
□記者 王吉城 劉華志 文/圖
開學臨近,中心城區多家眼科醫院、眼鏡店持續迎來學生“配鏡潮”。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家眼科醫院及眼鏡店發現,帶孩子檢查視力、驗光配鏡的家長絡繹不絕。
本應放松身心的假期,卻因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戶外活動不足、用眼習慣不良等問題,成為兒童青少年視力問題的高發期。
如何預防近視?眼科疾病如何防治?科學用眼存在哪些誤區?記者采訪眼科醫生、家長及學生,梳理暑期近視高發的原因,助力守護兒童青少年“心靈的窗戶”。
低齡化趨勢堪憂
“上、下、左、右……”8月20日上午,記者在周口市眼科醫院門診看到,小學生浩浩正配合醫生進行視力測試。診室外,帶孩子就診的家長排起長隊。一位家長坦言:“最近發現孩子頻繁眨眼、皺眉頭,帶他來檢查后才知道,孩子已經近視了。”
“孩子每天除了寫作業,就是刷視頻、玩游戲,有時候抱著手機能玩好幾個小時。”候診區的張女士說,暑期對孩子監管不足,電子產品成了孩子的“主要玩伴”。她察覺到孩子的視力有問題后,便帶孩子來醫院檢查。
“每年暑假,來醫院檢查、就診的兒童青少年都會增多,尤其到了開學前,日接診量會大幅上升。”周口市眼科醫院眼科專家牛玉坤介紹,夏季天氣炎熱,孩子戶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增加,造成用眼過度,導致近視加深。他進一步強調,近視不僅影響視物清晰度,若不及時防控、矯正,還可能發展為高度近視,誘發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相關眼部疾病。
牛玉坤表示,部分兒童青少年日均使用電子產品超過3小時,遠超“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的建議標準。
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子屏幕,睫狀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再疊加暑期作息紊亂、睡眠不足,眼疲勞問題不斷加劇,成為近視高發的“催化劑”。更令人擔憂的是近視低齡化趨勢。“我們接診的近視患者中,有不少是低齡兒童,他們因長期看動畫片、玩平板電腦,導致視力下降,讓家長追悔莫及。”牛玉坤提醒,家長平時就要重視孩子的視力保護,尤其是假期,更要做好監管,避免近視問題進一步加劇。
記者走訪發現,部分家長對孩子視力問題重視不足。“孩子說能看清黑板,應該就沒事。”“等開學學校體檢了再說。”……這類想法讓不少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被拖延,錯過了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
家長監管是關鍵
“開學前,兒童青少年應到規范醫療機構做一次系統的視力檢查,科學佩戴眼鏡,構建近視防控全鏈條保護網。”牛玉坤表示,近視一旦形成便不可逆,防控關鍵在“早”,需從日常習慣、定期監測、專業干預三方面發力。
近視已成為影響我國國民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確指出,不良讀寫習慣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兒童青少年要養成正確的用眼習慣,讀書、寫字時牢記“一拳、一尺、一寸”原則:胸部與書桌保持一拳距離,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距離,握筆時手指與筆尖保持一寸距離。同時,避免躺著或趴著看書,不在走路、乘車時看屏幕或書籍,避開光線過暗或陽光直射的環境用眼。
防止近視度數增加,家長的監管至關重要。家長范女士表示,她要求孩子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以此緩解眼部疲勞,改善眼睛干澀、酸脹等癥狀。此外,她會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家長楊女士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即使是三伏天,我也會早起帶孩子騎行,傍晚再陪孩子到戶外玩耍。孩子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遠離電子產品。”
科學防控早治療
“暑假末期,總有不少孩子因為‘看不清’被家長帶來檢查,一查發現近視已經200多度了。”牛玉坤提醒,視力下降是一個漸進過程,等孩子主動說“看不清”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確指出,從幼兒園時期開始,就應定期檢查孩子的視力、屈光度,以及眼軸長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指標,根據年齡評估遠視儲備情況,建立兒童視力和眼屈光發育檔案。這有助于早期發現視力不良、有近視傾向和已近視的兒童,從而進行分檔管理并制定相應干預措施。對于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兒童,更應加強定期隨訪,進行重點防控。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沒有“捷徑”,但部分家長存在一些認知誤區,例如:認為限制電子產品使用就等于做好了護眼,覺得靠補充營養就能預防近視,或是盲目相信、佩戴所謂的“科學防控治療儀”等。
牛玉坤表示,框架眼鏡是最簡單、最安全的近視矯正器具,對于近視兒童,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復查。目前臨床公認,近視過矯會導致眼睛調節過度,加重近視發展,應當避免。單焦鏡是臨床常見的框架眼鏡類型,近年來,特殊光學設計的框架眼鏡也成為臨床可供選擇的近視矯正措施,這類眼鏡對近視進展較快的兒童有一定控制效果。
“近視防控不是單一環節的事,需要家長、學校、醫院協同配合。”牛玉坤告訴記者,暑期是近視防控的關鍵期,家長需多關注孩子的用眼情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通過早發現、早干預,為孩子守住清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