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英在為患者把脈。
□記者 鄭偉元 文/圖
8月20日清晨,西華劉氏中醫醫院的診室內聚集了十多位患者。人群中,71歲的老中醫劉百英正專注地為一位痤瘡患者查看患處。從醫55年來,這位頭發烏黑、聲音洪亮的醫者,不斷將家族傳承的中醫皮膚科診療技藝發揚光大。
“我是家中第七代傳人,祖上在西華行醫二百余年,長期以治療瘡瘍聞名。”劉百英回憶道,他年輕時便跟隨父親抄方、識藥,遍讀中醫外科與皮膚科典籍,觀察父親處理瘡瘍腫毒,逐步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1976年,劉百英畢業于西華衛生學校,隨后進入田口衛生院工作,先后擔任主治醫師、院長。后來他創辦西華劉氏中醫醫院,傳承家族醫術。他先后獲評“全國基層優秀名中醫”“周口市最美基層中醫”。劉氏祖傳中醫外科皮膚科被評為“河南省老字號”,劉氏中醫外治療法入選周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在劉百英看來,皮膚病絕非“表面功夫”。“中醫認為瘡瘍多由火毒濕熱引起,外因常為六淫侵襲、濕熱蘊結,內因則多關聯六郁七情、氣機失調或體質虧虛。”他辨證精準,以褥瘡為例指出,“因長期臥床,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治療應遵循“內外兼治、活血通絡、扶正祛邪、托里排毒”的原則。
“中醫看病,不能只盯著皮膚。”劉百英堅持整體診療理念。他遵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認為濕疹等皮膚病常與免疫力低下、情緒波動相關。他在接診時既觀察皮損情況,也查驗舌苔、脈象,并詳細了解患者的飲食起居,將“望聞問切”全面運用于臨床。他不排斥西醫治療手段,對急性感染也會酌情配合西藥治療,但仍以中醫辨證為核心:該清熱時清熱,該調和時調和,不可機械套方。
從家傳的數十個秘方到臨床創新研發的方藥,劉百英的中藥療法頗具特色。他善于將內服方與外治法相結合,內服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外用則注重劑型與治療功效的對應。他行醫五十余載,善于治療多種頑固皮膚病。當地群眾稱贊道:“劉大夫的藥,一敷就見效。”
如今,劉百英最關心的是技藝傳承。劉氏中醫醫院內的6名醫生中,既有他的子女、兒媳等親屬,也有他的學生。他培養的20余名弟子已能獨立坐診,部分人還在漯河、鄭州等地開設診所。
談及中醫皮膚科的未來,劉百英目光堅定:“只要守住根本、勇于創新,這條路就越走越寬。”這位行醫半世紀的老中醫,始終秉持“以技術與醫德為本,以簡便廉驗為特色,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理念,讓中醫代代薪火相傳,助推傳統醫學走向世界,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