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奇
往年一到新生報名時,川匯區的家長就得“多頭跑”——開戶籍證明、居住證明,去學校領表等,給學生報個名像“跑馬拉松”。今年,3200名新生家長坐在家里,動動手指,3分鐘就完成報名。川匯區“教育入學一件事”改革,讓“數據跑”代替“家長跑”,群眾拍手稱快。
這個改革好,好在刀刃向內打破壁壘。過去,每個部門各管一攤,信息互不相通,家長成了“二傳手”。現在,教育、公安、大數據等五部門信息共建共享,戶籍、房產、疫苗接種等信息一鍵調取,一張網兜住所有證明,把“多頭跑”變成“一網通辦”。壁壘拆了,效率立現。
這個改革好,好在技術賦能精準服務。平臺上線“智能預審”,家長填錯信息即刻彈窗提醒;“實時推送”報名進度,像查快遞一樣心里有底。技術多走一步,群眾少走十步,真正做到了“無感審批、有感服務”。
這個改革好,好在細節落地溫暖人心。不會用智能手機,政務大廳專窗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手把手教;政策看不懂,短視頻、漫畫指南輪番推送,連老年人也能輕松操作。服務向前一步,焦慮退后一步。
群眾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川匯區用一次“微改革”交出民生“大答卷”:行政成本降了,群眾滿意度升了;教育公平了,城市溫暖了。期待更多地方復制推廣,讓“上學不再難”成為常態,讓改革紅利惠及千家萬戶。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