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任新軍
龔新土,男,196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退休前擔任項城市孫店鎮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主任。2024年退休后,他主動請纓返回工作崗位,繼續發揮調解專長,被村民親切地稱為“龔調解”。
在孫店鎮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的走廊里,人們總能看到龔新土忙碌的身影——或俯身傾聽村民的訴求,或拿著筆記本認真記錄,或拉著爭執雙方當事人的手耐心勸解。久而久之,當地群眾編了句順口溜:“有事找老龔,和事他最中。”短短10個字,道出了老百姓對他最樸實的認可。
龔新土深知“小糾紛連著大民生”。面對村民的土地爭執、家庭矛盾、鄰里積怨,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用“拉家常”的方式傾聽訴求,以“接地氣”的語言釋法說理。2024年冬,孫店鎮某村兩戶村民因宅基地界限爭執多年,甚至險些發生械斗。他冒著寒風,連續蹲點半個月,翻查老檔案、測量地塊,最終用一紙公正的調解協議化解了這場多年恩怨。他說:“調解不是‘和稀泥’,要像老中醫一樣,找準癥結,才能藥到病除。”
退休后的龔新土始終保持著記錄工作日志的習慣,他將典型案例整理成冊,主動為年輕干部傳授“調解經”;他創新提出的“三心工作法”(耐心傾聽、公心評判、暖心回訪),成為當地調解員化解矛盾的“金鑰匙”。發現部分村民法律意識薄弱,他就自編《調解故事匯》,用方言俚語解讀法律條文。抓住群眾愛聽“具體事”勝過“大道理”的特點,他憑借幾十年的基層駐村蹲點經驗,把講道理換成講故事,通過一樁樁案例,把法律、道德融入故事,講得深入人心。孫店鎮領導感慨:“老龔的‘土辦法’解決了大問題,他是我們基層治理的‘活字典’!”
龔新土常說:“調解糾紛,最重要的就是公正。我這里偏一寸,群眾的心就遠一尺,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就垮掉一大截。”有一次,龔新土調解一起贍養糾紛,當事人是他的遠房親戚,對方私下找他“通融”,他卻嚴肅回絕:“親情歸親情,道理歸道理。”最終,他依法依理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親戚雖一時不滿,但后來見老人得到妥善照顧,感慨道:“老龔這人,認理不認親。”
村里人常說,再復雜的矛盾,只要“龔調解”出面,總能找到解決辦法。2025年3月,兩戶村民因麥苗春旱灌溉用水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揚言要“動手解決”。龔新土得知后,頂著料峭春風趕到田間,先讓雙方輪流訴說,再帶著村干部重新丈量水渠,最后提出“錯峰用水灌溉”的方案。事后,兩家人握手言和,逢人便說:“老龔辦事,我們服氣!”
如今,兩鬢斑白的龔新土依然每天準時到崗,他的辦公室成了群眾的“舒心驛站”。有人問他為啥不退下來享清福,他笑答:“趁還能動,多幫鄉親們辦點實事。”鎮里年輕干部在他的帶動下,也學會了“用百姓的話說百姓的事”,基層調解工作越做越順。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春風化雨;沒有驚天壯舉,唯有滴水穿石。龔新土用一張板凳、一杯熱茶、一顆真心,架起了黨群“連心橋”,詮釋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赤誠情懷。他以耐心傾聽化解矛盾,用公平公正贏得信任,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余熱溫暖著千家萬戶。他的故事,正如他調解時常用的那句口頭禪——“咱們慢慢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